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往生要集》: 一切善业,各有利益,各得往生,何故唯劝念佛一门?答曰:今劝念佛,非是遮余种种妙行,只是男女贵贱,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乃至临终,愿求往生,得其便宜,不如念佛。 《大悲经》:一称佛名,以是多善根,入涅盘界,不可穷尽。 《大集经》:「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往生净土,证不退转。」 《观经》: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 《观经》: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 《观经》: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花。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胜人也。大势至观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法华经》: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经》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涅盘经》: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声,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大智度论》: 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其福胜彼。 庆文大师云: 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戒度法师云: 佛名乃是积劫熏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 法位大师云: 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 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印光法师文钞》: 念佛这个法门,重在信与愿。如果信愿真切,即使功夫未能达到心中清净,也一定能往生净土。为什么呢?因为志心念佛为能感,所以致使阿弥陀佛即能回应。比如江海中的水,不能没有一点水波微动之相,但没有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也能在江水中清清楚楚地影现出来。感应道交,犹如母子相忆,那些专门注重自力修持,而不仰仗佛力加持的人,是由于不知晓这个道理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