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栖迟伏廷的小说《衡门之下》是作者天如玉创作的古代言情小说,全文讲述了宗室女栖迟下嫁出身寒微却手握重兵的伏廷,本分居两地做着挂名夫妻,直到栖迟为了侄儿,追夫而去。伏廷因灾情战事不得不贫穷自己,栖迟却是个暗中经商的隐形富豪。她助他、撩他,要得到他,他见招拆招,却又被吸引。 李砚现在算是明白了,他姑姑说的那句很快他就会更想笑了,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他早该想到的,以姑姑对他的关爱,怎么可能容得下他吃这么一个亏,肯定是要替他讨回来的。 正是这样,他之前被欺负了才没说,是真不想给她惹麻烦。 但姑姑可比他想的要厉害多了。 两声轻咳传来,他循声望过去,他姑姑靠坐着,长衣迤地,正隔着扇窗看着他呢。 敢情刚才偷看她,结果全被她看到了。 他一下缩到窗后,又一手扒着窗框,露出半张脸,眨眨眼,嘴巴开合,比划出句话来。 那头,瞧见他姑姑笑了。 栖迟手里还端着那盏没喝完的茶汤,看得清楚,李砚用嘴巴比划着,是在说她昨晚说过的那句话:钱可真是个好东西呢。 白给他报仇了,还会揶揄他姑姑了。 刚要白他一眼,那小子已经闭上窗,躲着不露面了。 她笑着放下茶盏,抬头,新露和秋霜已经返回了。 二人不仅送走了那老奴,还把邕王世子托他带来赔罪的礼品清点了一番,一一报给她听。 以邕王世子那气度,送的东西栖迟都瞧不上眼,带着也嫌累赘,发话说:“拿去叫客舍柜上的折合成钱银吧,城外流民这么多,散给他们好了,也算做件好事。” 秋霜应下,心里却是不忿,真是好人没好报,他们家主和世子多好的人啊,却要到这边陲受罪,那张牙舞爪的小人真是活该被教训。 栖迟动一下脖子,觉得头上沉,终于想起了头上那支沉甸甸的金钗。 她抬手拔下,递给新露:“这个做见面礼,带着我的拜帖,去为世子到城里请一位新老师。” 新露接过去,与秋霜对视一眼,出门去办时,心里都明白了,看家主的意思,短期内是不打算离开这北国了。 等到房间里只剩下栖迟,一天已过去大半日。 窗外又下雪了。 栖迟计划着入城的事,看着那纷纷扬扬的鹅毛雪花,推测着这雪何时会停。 风声呼啸着,窗口边的一截细长的树枝摆舞扭曲,随时都要被折断了一样。 栖迟想:这地方的名字怎么能叫瀚海府呢,瀚海已结了厚冰,只有漫天的风雪,狂风席卷,百草尽摧。 她想起了光州的山与水,四季分明,惠风和畅,竟有些感慨了。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个男人,跟她可真不是一个天地里的。 但她此行的最终所在,就是都护府。 李砚不知道,新露和秋霜也不知道,她决定了,便来了。 咔咔的轻响,果然是窗外的树枝被吹断了。 栖迟抬手关窗,窗外声音更大了,风声夹杂着东西被刮落的声音,隐隐约约,似乎还有别的声音。 好像是……马蹄声? 她仔细听了听,蓦地一声烈马长嘶,接着是什么被撞开的声响。 若没听错,应当是门。 回过头,外面已经传来纷杂吵乱声,但瞬间又寂静了,像被什么生生制止住了。 而后是一阵迅速而齐整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像潮涌一样,蔓延而来,仿佛将这里包围了。 漫长而无声的沉寂后,有人声传来—— “外围二十八间,内围十间。” “外围已查,无所获。” “去内围!” 栖迟听得清楚,那些人往她这里来了。 她寻思怕是避不过要会上一会,取了妆奁上的帷帽戴上,倏然想起李砚,隔壁一声踹门响,他们已到了。 那边李砚早已听到动静,起先一惊,正要出门,想起平日里姑姑的教导,遇事要沉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又收住了脚。 心里却是很急,早知道先前就不开那一下玩笑了,否则现在肯定是陪在姑姑身边的,有什么也好有个照应。 门被轻轻推开,乳母王嬷嬷悄悄摸了进来,大冬天的,竟是一脸的虚汗,拉住他道:“世子千万不要出去,是一队带刀枪的,来势汹汹。” “什么?”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大的架势,难道这北地还有这么无法无天的匪徒吗? 恰闻那边一声踹门,他吃了一惊,刀枪无眼的,若是出什么事怎么办? 这一路算不上太平,总有些或大或小的波折,但若不是因为他,姑姑又何必如此鞍马劳顿地带着他远离光州。 那些人骂他晦气,他自己倒霉没什么,决不能连累事事护着他的姑姑。 李砚想到这里,再待不住,挣开王嬷嬷的手,夺门而出。 门被破开,一群人鱼贯而入。 屏风竖在角落,栖迟就在屏风后面坐着。 “搜!” 一声令下,那群人便在房中散开了来。 “慢着。” 轻轻的一声,所有人不禁停住,才发现这房内的是个女子。 栖迟刚往茶盏里重新加了热水,是为了捧在手里焐手。 窗户没来得及关,风雪卷进来,冷得很,就像这群人一样,拦都拦不住。 “你们什么人?” 一个年轻人答:“无须多问,只需由我们搜查即可。” 栖迟说:“若是官府搜查,出示凭证,我绝无二话,但你们上来便如此行事,我这内围住的都是女眷和孩子,若有差池,你们担待不起。” 那人啧一声,似不耐烦:“事出突然,没有凭证。” “那就出去。” 那年轻人似被噎住,停顿了一会儿,嘴里嘀咕起来:“算了,我跟个女人掰扯什么……” 说完扬声道:“搜搜搜!麻利的!” 栖迟两指搭在茶盏边沿,摩挲一下,又一下,眼看着就要有人进入屏风来,手一甩,茶盏砸了过去。 碎裂声乍起,那人脚步一缩,竟被吓退回去了。 外面那年轻人也诧异地嚷起来:“呵,脾气不小啊。” 那人似乎是要亲自来查了,尚未走近,听得一声呼喝:“放肆!” 是李砚。 栖迟隔着扇屏风,未曾看清楚他身影是如何进的门,只注意到那年轻人一把搡开了他,愈发不耐道:“哪儿冒出来的孩子,我们可没那么多功夫与你们耗!” 话在这儿停住了,四下忽然安静了许多。 那年轻人忽然道:“三哥,怎么亲自来了?” 有人进了门,几声脚步响。 屏风外人影攒动,让开条道。 李砚忽又愤怒喊起来:“放肆,谁准你进去的!”听声音却发颤,像是被吓着了。人还未动,便被那年轻人一把拖住了胳膊。 “就那里面没查过了。”那年轻人说。 栖迟隐约看见一道高大的人影走近,别过脸。 她早料到或许会拦不住这些人,所以才早早戴上了帷帽,遮了面容。 那人阔步在她周围走了一圈,最后停在了她几步之外。 她垂着眼,帽纱下,瞥见他一双黝黑的皮质靴子,靴筒紧紧束在紧实的小腿上。 忽的寒光一闪,她眼前伸来一截剑尖,她才明白刚才李砚为何像是被吓着了,原来这人竟是持剑而入的。 那截剑尖挑起了她帽檐下的垂纱。 然后下巴一凉,剑尖托起了她的下巴。 栖迟不得不正脸对着他,眼观鼻,鼻屏息。 剑拿开了。 却颇耗了些时间。 栖迟一手抚住下巴,一手拉下帽上垂纱,又将脸别过去。 好在,这人手算稳,剑没伤到她。 外面那年轻人发觉不对,忙问:“怎么,难道就是她?” 说着众人便动了,往屏风处拥来。 余光扫到眼前的人手抬了一下,栖迟瞄过去,看见他腰间悬着的空剑鞘,毫无装饰。 外面那些人影都停住了,没再接近。 那人在旁走动了两三步,她心存避讳,始终没看他。 而后,那人走了出去。 栖迟再看过去时,发现他似在李砚跟前停留了一下。 “走。”他忽然说。 那年轻人松开李砚,追了出去,其余众人鱼贯而出。 李砚匆忙跑进屏风后来,扑在栖迟膝前:“姑姑,可有伤着?” 栖迟握着他手,摘去帷帽,摇了摇头,一时也说不上话来。 即便暗中行商多年,她也未曾遇到过这种被人拿剑挑着的情形。 看这阵仗,不由分说,干脆利落,应当是军人的做派。 可这北地的军人都是都护府的。 莫非…… 栖迟蹙着眉,也不知自己是不是想对了。 城门快关时,新露和秋霜才完成家主交代,返回客舍。 二人在路上就遇到有队人带刀骑马出城,一路而去的正是客舍方向。 新露较为心细,当时便与秋霜说,可别要波及客舍才好。 秋霜说她那是瞎担心,那些人若是恶人,带刀而过时遇着车马就会下手,明明对她们都视若无睹,怎么会打客舍的主意呢? 哪知二人刚回来,便从王嬷嬷那里听说了先前的事,难怪客舍里的住客忽然间少了许多,想必都是被吓跑了。 新露不禁瞪一眼秋霜,哪知秋霜也在瞪她。 她嫌秋霜心大,秋霜嫌她乌鸦嘴。 客房内,栖迟已经用过晚饭。 几个时辰里,李砚不肯走,一直都陪在她身边。 栖迟到现在也没有说他什么,今日的事突发,她本还该数落两句他冒头的举动,想想这份情义已是难得,又何必说他,就做罢了。 新露和秋霜匆匆进门来探视,见两个主家都安然无事,才松了口气。 还没站定一会儿,忽又听见外面马嘶声,俱是一惊。 “怎么回事,城门都落了,难道又有什么人来了不成?” 新露快步出门去看,只见客舍大门口忽然快马而至两队兵马,与白日所见要不太一样,穿的都是兵服,个个手持火把,很显然是军中的。 列队当中,停着一驾由四匹雪白高马拉的马车。 一个年轻人打马出列,翻身下马,直接入了客舍。 新露看他所来方向直冲着自己,连忙调头跑回了栖迟房中。 “家主,似是冲着您这儿来的。” 栖迟想了想:“可别是那个熟面孔吧。” 李砚闻言,走去门口朝外望,一眼看到那人大马金刀地往这儿走来,竟然被他姑姑说中了,真的就是白日里闯入的那个年轻人。 他双眼圆睁:“怎么又是你!” 那人看到他,眼神闪躲一下,摸摸鼻子,没吱声。 一直走到门口,他一掀衣摆,单膝下跪,抱拳见礼:“末将罗小义,特来恭迎县主过府。” 栖迟在房中听得一清二楚,问:“奉的是何人之命?” “瀚海府,大都护。” 她说不上该作何表情,居然歪打正着,叫她猜中了,还真是安北都护府的人马。 或许还不止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