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作孽,不可活! 被朱乙贵紧抓双臂的朱元璋,看着对方激动的模样。 心中升起一股暖流,哽咽声更重。 “咱儿子没了,今早,咱儿子扔下咱走了。” 泪如涌泉。 哗哗地从坚毅的双颊上滚落。 轰的一下。 朱乙贵的脑袋瞬间懵了。 “八爷爷的儿子没了?怎么可能?” “前几天不是还说,人去了西安府进货吗?” “苍天啊,你可真够残忍啊!” 煎人的情绪涌堵在心口。 他悲痛地搀扶八爷爷,坐进了河岸长亭内。 头发花白的八爷,一身粗布麻衣,克勤克俭。 元朝时,老人是马蹄下的碎石,历尽磨难。 如今,终于熬到了开明的朝代。 儿子又死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 人间惨剧啊! 朱乙贵如鲠在喉,一时不知怎么开口安慰。 “小乙,你说是不是咱作啥孽了?” 朱元璋伸出满老茧的宽大手掌,搭在朱乙贵的肩膀。 宛如星辰的锐眸,盯着河面涟漪。 瞳孔里倒影满江的悲伤。 朱乙贵深吸一口气,面露痛苦,“老爷爷,别瞎想。” “您要好好活着,您儿子泉下有知,定会开心的。” “再说您不是还有我吗?现在我有户籍了。” “我们种地,做生意,开小店。” “不管哪一样,小乙都有信心养您一辈子。” 然后,故作霸气地扬了扬手中的木匣。 仿佛获得身份认可后,他便有了改变世界的雄心。 朱元璋见状,宠溺地揉了揉他的头,“小乙,咱知道你是好心。” “可是世道艰难啊,咱家大业大,尚没有信心守得住。” “如今咱儿子走了,那些潜伏的家伙,又要蠢蠢欲动了!” “你觉得自己能斗得过他们吗?” 方才信心满满的朱乙贵,顿时蔫了。 是啊! 八爷爷收留自己的时候。 可说过他在应天府有千亩良田呢。 一块开荒的兄弟们,个个眼红地惦记。 他儿子是个能人,绵中带刚,能把他那些老兄弟治的服服帖帖。 如今他儿子不在了。 大家业怕是很快就被抢光吧! 即使这样。 八爷爷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如今自己还蹭住他的小院呢。 怎敢口出狂言,照顾八爷爷一辈子呢? 想到这些后。 朱乙贵的脸由红变白,由热变冷。 双拳紧攥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暗暗发誓,“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不信一世裤穿窿。” 朱元璋那双看透人心的星眸,把朱乙贵的情绪变化,收于眼底。 思忖道:“这小子,若真是咱孙儿多好。” “有大志向,还会隐藏野心。” “待咱诚孝,性子倔强刚毅。” 他探出手掌,轻轻握住朱乙贵紧绷手腕的青筋。 “唉!咱知道你要强,但大明律法严厉,你可不能违法乱纪啊。” “那破院是咱和老伴,以前教儿子种田的地方。” “你也算是咱半个孩子,好好在那里过日子吧!” 朱乙贵心头一暖,仰起头看着那张黑瘦褶皱的脸。 慈祥而伤感。 “八爷爷,我明白,您也节哀。” “这是母亲留给我的护身玉佩,希望您也能挺过难关、长命百岁。” 他的手正刚把内衬夹层的玉佩取出。 一道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来了位瘦高的壮年,是朱元璋的随从。 “老爷,小主人哭昏厥了。” 春雨跳跃,亭檐叮咚。 这句话却冻住了所有声音。 朱元璋的身子定格,双肩微微颤抖。 霍地起身,“走,快带咱回去!” 一瞬间,方才的落寞和苦楚、悲恸和凄凉。 全都消失不见。 人已挺起了脊梁,龙骧虎步,缓缓远去。 朱乙贵呆滞地目送,紧握手中的玉佩。 显然,他也没想到八爷爷又生变故。 不远处。 秦淮河面,倏忽出现两艘官船。 甲板上站着一位山羊胡须,颧骨瘦削,双眸中噙着冷意的捕头。 还带着七名衙差,个个凶神恶煞地扫视河畔。 “老大你看,那亭内有人,姚法师的佛幔,肯定是他放莲花灯烧的。” 一名贼眉鼠眼的衙差,抬手指向长亭。 捕头点点头,“把船开过去,胆敢坏了皇太子的祭奠法事,简直找死!” 朱乙贵没有察觉到河面的异常,幽幽一叹。 “玉佩,下次再给八爷爷吧!” 话音刚落,他便听到背后的异响。 刀鞘、靴子等摩擦的多重声音。 “大胆小贼,国丧期间,竟不着缟素。” “方才是你在河内放的莲花灯吧?” 闻言,朱乙贵一怔,转过身愕然地看着来人。 “你们是在和我说话吗?” 捕头噙着冷笑,“哼,少年郎,你摊上大事了!” “国丧在即,明令禁止外出,你不着缟素,私自外出。” “最为严重的是,是胆敢火烧姚法师,现在应天府要抓你归案!” 话音未落。 他已招手让身后衙差,堵住亭子的四面。 见状,朱乙贵也不慌张,抬手一指,淡淡道。 “我家住于此,今日是草民诞辰。” “放莲花灯也是想为大明祈福,并没什么问题吧?” “至于火烧什么的,我压根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你们找错人了!” 洪武年间。 自称‘淮西布衣’的朱元璋。 圣心以黎民为归属,最是厌恶贪官酷吏。 所以全国上下,很少发生冤假错案、屈打成招的事情。 这才是朱乙贵有如此底气的缘由。 说完。 朱乙贵便躬身行礼,就要退去。 但他并没注意到,这些捕快眼中的怒意。 他们不顾冷风灌颈,冒雨驶船前来缉拿凶手。 是因为方才发生的一场大火。 差点烧死燕王朱棣那亦师亦友的道衍方丈。 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一个以天海为纸墨,视天下为局的怪僧。 一个朱棣喻其若伯温、呼之为少师的奇人。 后来的靖难之变。 也正是他运筹帷幄,帮朱棣坐上皇位。 皇太子朱标薨逝。 他跟随燕王从北平来到应天府,并以高僧的身份为皇太子诵往生经。 意外的是,方才祈福的莲花灯。 竟有五六盏冲到下游武定楼。 楼台上做法事的佛幔,垂至河面。 灯盏拥挤倾倒在幔布上,火焰无声蔓延。 直至浓烟刺鼻,火舌乱舞。 主持诵经道衍方丈,险些死于熊熊大火。 若不是其反应机敏,跳入河内求生。 真就差点儿被送上了西天。 见状,心有余悸朱棣,顿时气的七窍生烟。 他扬起马鞭,对着应天府尹的脸庞,狠狠抽了一记重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