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着眼神坚定的李舟。 这下,轮到李渊犹豫了。 认识这么久,李渊知道,李舟断不会拿这种事情来开玩笑。 而且还有过一次前车之鉴。 早在去年冬季。 李靖率唐军出征讨伐突厥那段时间。 李渊来喝酒的时候,偶然跟李舟聊起了战事。 当时李渊的注意力全在李舟清晰的思路和完美的分析上。 李舟曾说过,四年四月时,颉利老贼会被生擒入京。 那时候的李渊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只当做是爷俩喝高了,吹牛的话。 直到李舟的话映射成了现实。 虽然不知道这孩子是如何将国家大事算的如此准确。 但李渊知道,李舟本领超凡。 所以现在,他冷静了些,开始仔细琢磨李舟的主意。 半晌后。 李渊试探性的问,“你打算借多少银钱?囤多少粮食?” “没有上限!越多越好!” 李舟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话让李渊又是眉心一跳。 “那某最后问你一次,你真的确定,几个月后上天会突降灾难?” “最多三个月,不出意外九月中旬就会下雨,这是一场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雨,从淅淅沥沥的绵绵细雨,发展到无休无止的狂风暴雨,而且会连续下两个月!” 李舟的脸色十分认真。 完全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样子。 李渊心中大惊。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那就真的糟了! 虽然如今各地的几个粮仓都饱和,但要是真的发生这样严重的涝灾,不知道要有多少百姓丧命,流浪。 这下,他也不敢再轻视李舟的话。 “好,既然你这么肯定,那老夫便信你一回,明日我给你安排一个人手,是某身边的亲信,需要用钱用人的地方,你尽管跟他提!” “时候不早,某不宜久留!老夫先行告辞,舟小子,多谢你今日的款待。” 李渊怀揣着惊讶、慌乱的心情,匆匆起身离开。 等李舟反应过来,老爷子已经走出院子了。 李舟顾自倒了杯酒,眼底透出清明的运筹帷幄。 历史上真实记载,贞观四年的秋中旬,一场暴雨连续不休下了将近两个月。 造成了贞观建元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涝灾。 数十万的难民流离失所,横尸野外。 李舟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为了拯救华夏的万千百姓。 这些年流浪过来,李舟见过太多太多穷苦的悲剧,见过太多因为一斗米破裂的家庭。 既然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他便要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来造福万千百姓,至少要让华夏子民都能吃饱穿暖! 独坐院内喝了会酒,李舟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合衣而寝。 ...... 话说回李渊这边。 李渊匆忙离开了青山村,加急赶回了皇宫。 此时各宫已经下钥。 李渊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对太极宫的内务首领吩咐道。 “速速传话立政殿,让皇帝来太极宫一趟,就说寡人有要事相商!” 顿了顿,李渊又梗着脖子加了句,“十万火急的大事!” 内务首领听到这话瞬间大吃一惊! 他严重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否则怎么会听到太上皇说要见陛下? “太......太上皇,您没事吧?” “还不快滚去立政殿传话?!小心寡人砍了你的脑袋!” 李渊气急,直接一脚踹在内务首领**上。 后者摔了个狗啃翔。 帽子都歪到耳朵上了。 内务首领这下不敢耽搁。 一路喘着气跑出去。 立政殿。 身着锦衣黄袍的中年男人端坐在榻子上。 眉宇间霸气侧漏,不怒自威。 一个眼神,便让人感到无尽的压迫感。 这人便是助父筑成大业,日后更是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世民穿着睡袍,一双如利刃般的鹰隼看向内务首领,语气很是意外道。 “你说太上皇着急见朕?” 内务首领将头死死压下,语气不稳,“是......陛下,太上皇说有十万火急的大事要与陛下相商,请陛下速速前往太极宫!” 李世民眯着眼,气势隐隐有几分逼人。 整整四年! 自己跟阿耶见面的次数,一只手掌都能数得过来! 每次都是自己热脸贴了冷**。 这次阿耶主动传唤,难不成真出了什么大事?! 一想到这,李世民有些坐不住了。 他心里是怨着李渊,但也不会真的拿自己父亲当成仇人。 “观音婢,你替朕更衣,朕去一趟。” 皇后长孙氏大方的站起来。 李世民紧赶慢赶的来到太极宫。 在迈开步子那一刻,他还有几分犹豫。 等到进入殿内,发现李渊焦急的在踱步。 “孩儿见过阿耶。” “不知阿耶深夜让朕过来,可有要事?” 李渊见人来了,焦躁的情绪才稳下来些。 事态紧急,他也没心情呛李世民,开门见山道,“皇帝,如今洛阳等几个粮仓内存余的粮食,若是开仓放粮,救济几十万难民,能够撑多久?” 李世民心头冒着一团团疑问,“若是几十万难民,至多半个月!” “太上皇问这作甚?” 李世民避不可免的提起了几分警惕和怀疑。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他虽然不说,但心里还是很介意李渊过问和插手前朝之事。 李渊自然看出来李世民的想法。 他没好气的冷哼一声,“寡人现在在跟你谈论天下生亡的大事!收起你的小人之心。” “寡人建议你明日早朝,立即与百官商谈囤粮大事!趁着现在市面上粮食充足,粮价低,大肆囤粮!” “等入了秋,将会有一场大雨!届时涝灾泛滥,难民无数!劝你尽早做好准备。” 李世民眼中尽是诧异。 第一反应,自家老爹该不会是喝高了吧! “太上皇为何这么说?如今风调雨顺,如何有暴雨,涝灾之说?” “不知道究竟是哪个小人,竟敢在太上皇耳边胡诌!此人当治罪问斩。” “当然是舟......”李渊有些着急了,险些把李舟暴露出来,“没有小人迷惑寡人,寡人遇到了终南山上的老神仙,得到老神仙的指点!你爱信不信。” 即便他跟李舟都拿不出实际的证据,但不知为何,他的直觉告诉他,要相信李舟。 再不济,就算秋季没有洪涝,现在囤的粮食也可以用作军粮。 李世民眉头紧锁着,显然一点都不相信李渊的话,“太上皇深夜见朕,该不会就为了这件事吧?” “皇帝,这一次,你无论如何都要听寡人一回,如今市场上粮价低迷,是囤粮的大好时机!此时大量收购粮食,至少能拿到比平常低五成的价格!” 李渊急得脖子都红了一片。 他有些无力,不知道该怎么让李世民相信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