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对联有个屁用?能退敌,还是能治国?以为朱元璋是个务实之人,哪知道也和方孝孺这些酸儒一样,净玩虚的!」 又是一句话,冲进了朱元璋的脑海。 又来了,耳朵又出问题了? 「看看二哥激动成那个样子了,老朱也敢把江山交给他?难怪,朱允炆当上皇帝才四年,就被朱棣给赶下台了。」 啊?! 朱元璋瞬间找到了声音的来源:三皇孙朱允熥。 但,明明,朱允熥没有张嘴,更没出声! 难道,自己能听到朱允熥的心里话? 嗯? 他居然直接呼叫自己的名字,没大没小! 不过,这个暂时顾不上了。 朱元璋决定再试一下:“允熥,对联不能治国,但可调节性情,怎么能轻看呢?” 朱允熥连忙点头:“皇爷爷说得,极是!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怪了,老爷子居然能看出来我想啥?难道刚才我演得不好?露出了厌恶的表情?看来,啥事都瞒不住老爷子!」 「老爷子的眼力,恐怕就是在战场上练出来的!难怪他创立的锦衣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对是特务界的天花板!」 朱元璋心中骇然,自己居然真的可以听到这个皇孙的心声! 这小子居然在自己面前演戏? 朱元璋当皇帝以来,高高在上,听到的从来都是奉承。 这下子听到孙子真实的心声,感到新鲜无比。 当真有趣! 不对,这孩子为什么说我把江山交给了允炆? 嗯,看出这一点倒也不足为奇,毕竟允炆一向聪明乖巧,自己关注的也最多。 但是他说,朱允炆当上皇帝才四年就被老四朱棣赶下台了? 怎么可能?简直是胡说八道! 但朱元璋又不好当面质问,千万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能够听到一个皇孙的心声。 「老爷子的头发又白了,皇帝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呀。北边还在打仗,南面又不消停,两头打仗,军费不足,真够老爷子喝一壶的!」 朱元璋大惊,这孩子居然说“两头打仗”! 朱元璋接到密报:麓川思伦发入寇,号称三十万大军,结寨于摩沙勒寨,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严阵以待。 这个消息属于绝密,尚未对任何人公布,这孩子咋就知道了? 朱允熥一向废物,宫内宫外不可能有人向他靠拢,更不可能得到这么绝密的消息。 难道这孩子能通过去、知未来? 太不可思议了! 但事实让他不得不相信。 「其实啊,此事大可不必忧虑,甚至连军费都不必再筹集了。当然了,我绝不会把这些告诉别人的。」 嗯?此事不必忧虑? 蓝玉此时正在追击残元势力,没有军费和粮草,怎么支撑得下去? 难道他知道事情的结果? 朱元璋不好点出西南战事,那用北方战事对他进行旁敲侧击。 “允熥,你对北方战事怎么看?” 此话一出,皇孙们都很是诧异。 北方战事,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皇爷爷不问大臣、不问苍天,居然问一个白痴皇孙! 朱允熥没想到朱元璋会直接点名。 虽然知道北方战事的过程和结果,但说出来,谁会相信? 再何况,10年之内的生存法则是:苟住,不要引人注意。 “皇,皇爷爷,这么大,大大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呢?二哥英,英明神武,他肯定知道。”朱允熥开始磕巴了。 朱元璋的脑海中却马上响起一个声音: 「嗯,我知道北方战事的结果,就是不告诉你!老爷子这么问,难道是我的表情管理出了问题?嗯,老爷子的眼睛岂是好骗的?那就心如止水,不起波澜,老僧入定!」 朱元璋的心此时就像是猫抓似的。 这个孙子,太孙子了! 关键时刻,他断了,连且听下回分解都没有! 再听,再也听不到这个皇孙的心声! 看来,这小子有所警觉! 此事倒也不急于一时,慢慢再套他的话。 再说了,今天的事情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认知。 太过震憾!得回到养心殿好好消化一番。 朱元璋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来:“明日早朝,允熥一同参加廷议。” 朱允熥大惊,不会吧,朱元璋这是发哪门子神经? “皇爷爷,参加廷议,这种事怎么能让我参加呢?还是二哥去吧?” 「老爷子啊,上早朝这么辛苦的事,你怎么能让我干呢?我在外面,晚上喝着小酒,搂着小妞,早上怎么起得来?真是,惨人无道!」 朱元璋心中有气,廷议,那是谁都能参加的? 让你参加廷议,这是多大的恩宠和荣誉?你居然说惨无人道? 什么?这小子在外面,晚上喝着小酒、搂着小妞? 太不像话了! 好好调查一下! 朱元璋越走越远,朱允熥的心声也渐渐小了下去,最后消失。 看来,要听到这个皇孙的心声,还得离他近一点! 朱允炆看着这个窝囊三弟,实在是想不通是怎么回事! 皇爷爷刚才来考较大家,明明是自己表现优秀来着? 怎么皇爷爷就只和朱允熥说话? 皇爷爷问话,朱允熥也没说出什么来。 并且还在一味地推托,同时让他参加廷议! 似乎皇爷爷今天把自己当成了空气! 注意力全在朱允熥身上!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一时间,朱允炆心乱如麻。 听说这一段时间,皇爷爷要选储君。 从叔叔们中间选,最大的可能是四叔朱棣。 但是听说皇爷爷又改了主意,要从皇孙中选一个。 皇孙中间选一个的话,人选只有两个人:自己和三弟朱允熥。 从血脉上讲,朱允熥是嫡子,自己是庶出。 从人脉上讲,朱允熥只有淮西武将集团的支持,而自己则有文官集团的支持。 从能力上讲,朱允熥根本无法与自己相比。 更更重要的是,皇爷爷和父亲都喜欢自己。 朱允熥这个蠢货,天天闷着头,就不在皇爷爷和父亲面前出现。 这是他最大的优势。 然而,今天,好像皇爷爷忽然对白痴三弟的态度大变。 朱允炆快速到后宫找到母后吕氏。 吕氏听后,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安慰道:“我儿尽管放宽心就是。朱允熥这个白痴根本不是你的对手!” “或许,陛下让他参加廷议的目的,就是让他当众出丑,让支持他的那些武将们无话可说!” 朱允炆一听,还是母后厉害,一下子就分析到了点子上! 朱允熥的住处不在皇宫。 而是在宫外。 那是舅舅常升给他找的一个院子。 母亲是常遇春的女儿,二舅常升是开国公。 母亲死之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被封为太子妃。 朱允熥天天在宫中不得不喊吕氏为母妃。 在没旁人在场的时候,吕氏对朱允熥就没有好脸色。 二舅常升看不过去,就在宫外给他置办了一套宅院。 为此事,好脾气的太子朱标还和常升吵了一架。 最后还是暴脾气的常升占了上风。 朱标这才了解到自己这个平庸儿子的难处,默认他到宫外居住,但有一个要求:文华殿里的功课不能落下。 四年前,常升到辽东打仗,捡了几个高丽女孩。 几名女孩年纪太小,想到外甥朱允熥没有什么玩伴,就直接塞到了朱允熥的府上作丫头。 朱允熥走回院子:“梅儿、兰儿,我回来了!” 梅儿、兰儿快步走出来:“少爷回来了,火锅已经准备好了。” 朱允熥捏了一下两人的脸蛋:“梅儿、兰儿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能干了!” 炭火已经燃起,驱走了初春的寒意。 这些精美的鸳鸯火锅、辣椒牛肉底料、薄薄的羊肉卷、毛肚以及蔬菜,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东西。 为了防止香味溢出,选择了在密封最好的房间就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