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李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对着两人说道:“所以,我们现在越狱是最好的时机,到时候,朝廷忙于抵抗突厥,我们就可以暗中发育。” “等到我们羽翼丰满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打他个措手不及了!” 轰!! 此话一出。 犹如雷降。 李世民跟魏征,两个人的身躯都被震动了一下,双目当中,尽是骇然。 脑袋一楞一愣的。 突厥? 突厥要打过来了? 这怎么可能! 马上就到秋后了,突厥不是应该考虑入冬的事情吗,这个时候攻打大唐,可不是好时机呀。 而且,他们两个人,一个贵为天子,一个作为当朝宰相,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李凡.... 他不过是一个九岁的孩子,他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难不成,他这是为了拉拢他们,特意编制出来的谎言? 可如果..... 突厥人,真的打过来,那问题就大了。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不知道,就根本没有防备。 这个时候,大唐刚刚建立不久,李世民,每天都在处理内务。 大唐可谓是百业待新,根本无暇处理外界的事情。 如果,一旦突厥大军,突破边疆,进攻大唐的话。 后果,简直,不敢相信。 这个消息一旦是真的,那么大唐的军队,肯定会被打得措手不及,甚至会大败。 李世民惊了! 魏征也被吓到了! 这件事,跟李凡要造反这件事相比。 那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了,毕竟一个九岁的孩子,就算想造反,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而突厥大军,可就不一样了。 突厥人,善舞能骑,骁勇善战,稍有不慎,可能灭国! 两人的面色,在同一时间,变得无比的严肃了起来。 魏征顿时无比严肃的看着李凡问道“李凡,小友,你这是何出此言呐,你怎么知道突厥人,会进攻大唐的,你只是一个....孩子,怎么会知道这种事情呢?” 一旁的李世民,也是紧张兮兮的看着叶言。 事关国家大事,容不得他不认真。 李凡闻言,面色一正,然后开口说道:“如果我告诉你们,我是猜的,你们信吗?” 李世民跟魏征闻言,一阵无语。 这种事情,能猜得到? 魏征,皱着眉头,急切的说道“李凡小弟,你就告诉我们吧,你到底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你真想拉拢我们两个人的话,你就应该告诉我们一点实质的东西,要不然,我们怎么跟随你呀。” 李世民闻言,瞥了魏征一眼,也跟着说道:“是呀,你总的告诉我们你是怎么知道,这样,我们猜好跟着你,共谋.......大业的!” ..... 两人说完,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尴尬。 这算什么事情呀! 他们两个一个是当朝天子,一个是丞相,现在,竟然在这“密谋”造反! 实在是....... 李凡,却不知道他们的心中所想,以为,他们两人真的动心了呢,为此还窃喜了一下。 这两人的内心,肯定是动摇了。 要不然,怎么会露出这副急不可耐的表情。 看来,他们也是有造反之心的呀! 顿时。 李凡,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开口说道:“其实,这个消息,我在入狱前,就已经推理出来了。” “我外公,是汴州府尹,你们应该知道,汴州产粮居多,所以粮价一直都很平稳,比其它地方的粮价要低一点。” “可是在三月之前,汴州的粮价,却是一天比一天高,粮食的数量,开始变得稀少!” “我觉得奇怪,于是就去上街打听了一下,发现汴州的粮食,已经被人买空了!” “现在汴州的人想要吃饭,都还需要从其余的地方购粮了!” “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说到这。 李凡,停顿了一下。 而李世民跟魏征两个人,已经陷入了他说的内容当中。 伴随着李凡的声音停下,他们也开始了深思。 魏征,立马开口说道:“这还用说,肯定是有商人买空了汴州的粮食,想要将粮价抬高。” 此话一出.... 李凡赞许的点了点头,对着魏征说道:“老魏果然聪明。” 魏征哭笑不得,他还是第一次被一个孩子夸奖呢。 李凡,继续开口说道:“老魏说的不错,我仔细调查了一番,发现,在四个月前,就开始有商贩,大量收购汴州的粮食。” “最后,我查到,这些商贩都是突厥人,而且,我还了解到,四个月前,突厥就开始停止向我们大唐,兜售马匹了!” “你们说,他们一边大量购买粮食,一边停止向我们兜售马匹,是准备....干什么呢?” “嘶......” 李凡,一句一说,娓娓道来。 直接见他推理的脉络,全部展现了出来,放在李世民跟魏征的面前。 当即。 两人,像看怪物一样的看着李凡。 这真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吗? “如果只是大量购买粮食的话,可以理解突厥是在为入冬储备粮食,毕竟他们虽然盛产牛羊马匹,但是却很少有粮食,可是停止向大唐兜售马匹,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话,突厥,可能真的如李凡所说,是在备战,准备进攻大唐呢!” ............. 相比于得知突厥会进攻大唐这个消息,二人更加震惊,李凡一个九岁的孩子,单凭粮价上涨,就调出这么多的东西。 顿时,两个人,看着李凡,眼眸当中,精光闪烁。 这个孩子,当真是绝世奇才。 之前,他们还为李凡想要造反的想法,感到可笑,可是现在,两人竟然信了几分。 这个孩子,如果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话,说不定,他真的......能成! 对此李世民和魏征都感到有些惭愧。 他们一个是当今天子,一个身居庙堂之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们两个人,竟然都没有察觉到突厥的狼子野心。 不仅仅他们,满朝的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人察觉到突厥的异样。 相比之下,就更加显得,李凡这个九岁的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