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姑娘,你有大凶啊! “小兄弟来看看,这可是周期的古董。不贵,三万你拿走!” “小兄弟这打扮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帮咱掌掌眼如何?” 古玩城的大道上熙熙攘攘,挤满了不少人。 沿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小型的地摊,摊位上的东西也都不尽相同。 而在大道上有一位年轻人格外的突出,身穿一身旧长袍,脚穿一双旧布鞋,正漫无目的摇晃在街头。 他叫苏秦。 三年前,苏秦的师父在道观羽化,什么也没有留下,就留下了满满一个地下室的书籍。 那是各种泛黄的古典,布卷,甚至还有一些竹简。 里面记载了古今中外所有的名人事迹,还有无数文玩古物,以及其他的各种秘籍。 师父羽化之前曾说,守墓三年,让苏秦将所有书籍熟记于心。 三年后,苏秦从地下室走出来那一刻,整座道观轰然倒塌,所有的一切重归于尘,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般。 如今,苏秦道士下山,身无分文,甚至还有些与社会脱轨。 为了更好的生存,他决定先来古玩城转转,搞点钱。 正想着,一个急切又冰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哎呀,看路!” 苏秦抬头一张如同仙子一般的脸出现在他的面前,只是这张脸上挂满了冰冷。 女孩儿用手揉了揉自己的肩膀,那只手嫩如白葱,笔直修长,如同牛奶一般柔嫩。 浑身上下透露着一种冰冷,却又让人忍不住陷进去中,不能自拔的魔力。 很明显,苏秦把人撞了。 “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走神了。”苏秦连忙道歉。 “哼!”冰冷美女皱了皱眉,转身要走。 正这时,苏秦赶紧上前一步:“姑娘,请留步。” 冰冷美女刚舒展开来的眉头瞬间又皱了起来:“还有什么事儿么?” 苏秦微微一笑:“姑娘,你有大凶啊!” 美人下意识的捂了一下自己的胸:“神经病!” 随后快步离去,只留下苏秦一个人在原地目瞪口呆的站着。 “难道我说错什么了吗?” 苏秦挠了挠头,越想越想不明白,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漫步在古玩城的街道上,苏秦四处张望起来。 这里的摊位很多,很密集。 有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各种金银首饰,有常见的玛瑙,少见的松石,还有蜜蜡,藏族的天珠。 至于各种琥珀,画本,木质的摆件等等,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人最多的地方还是古玩摊。 拥有各朝各代特征的雕像,铜钱,瓷器,陶器。 这是全国最大的古玩市场,全国各地的人纷纷聚集在此,各地方言相互汇聚,叽叽喳喳的推销,杀价。 不过成交的几率确实极低。 苏秦从一个又一个古玩店中进进出出,每次脸上都会多出一份失望。 苏秦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诺大的古玩城,这么多古玩店,就没有几个好东西呢? 终于苏秦走到了最后一家古玩店面前。 这是整个古玩城最大的古玩店了。 上下两层,总共有将近五百平,装修风格十分的复古,甚至还有几个木架还是红木所制,散发着阵阵清香。 苏秦点了点头,终于有一家能入得了眼的店面了。 于是迈步进去,慢悠悠的看了起来。 因为苏秦刚下山,手上有没有什么钱,所以衣着打扮依旧是之前那一套,不仅破旧,而且风格与这里显得十分的不般配。 在苏秦观察这些古董的同时,还有一名女员工特意跟在他的身后,似乎在担心着什么。 作为全国最大的古玩城之一,这里的人本身就是非富即贵,第一次看到像苏秦这样的人,他们的眼神中不由得漏出一丝鄙夷。 甚至还有几个店员在一旁指指点点,眼神中充满了不屑。 几个在店里观察古董的富商,看到苏秦进门的那一刻,纷纷让步,避而远之,眉头紧锁,手捂鼻口,嫌弃至极。 苏秦讪讪一笑,稍微里这些人远了一点。 正在这时,苏秦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刚才见到的那个美女。 此时,这位美女正坐在台前等着什么。 很快,一个身形消瘦的男子从后面走了出来,在他的手里还捧着一个木盒。 这名男子正是这家古董店的老板,叫做唐梁俊。 唐梁俊将手中的木盒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台上,随后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打开木盒,将一个五彩斑斓的铜镜捧起来放在女子面前。 那一刻,一股莫名的气场弥漫开来,显得极其尊贵。 “叶小姐,这就是您要的清掐丝珐琅铜镜。” “请掌眼。” 唐梁俊说话的时候,特意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苏秦,眼神中闪过一丝厌恶,不由得提高了自己的声音。 “原来姓叶。”苏秦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女子,随后将眼神放在了那方清掐丝珐琅铜镜上。 掐丝珐琅又号称铜胎掐丝珐琅,也叫珐蓝。 起源于西方珐琅器,大元时期,成吉思汗将目光放到了遥远的欧洲,率领铁骑直攻而下。 随着连年征战和全国统一,对外交流逐渐增多,珐琅器逐渐传入大夏,逐渐发展出掐丝珐琅这一工艺。 到了乾隆期,掐丝珐琅工艺更是发扬光大,炉火纯青,出现了各种造型的器具,甚至日用品。 看到这方掐丝珐琅铜镜的那一刻,叶姑娘立刻被震撼到了。 同时在这里逛店的几位收藏家也纷纷凑了上来,对着面前的这方掐丝珐琅铜镜,指指点点,赞不绝口。 眼中尽是羡慕之色。 叶姑娘在唐梁俊的提示下带上手套,将铜镜捧在手中看了又看,脸上露出一丝少见的笑容。 原本如同冰霜一般的表情在这个时候瞬间融合,同时融化的还有在场所有男人的心。 “好看!大气!” “就他了!” 叶姑娘一边说着一边把铜镜放下,其他几个跃跃欲试的收藏家在经过允许之后,也纷纷带上手套上前掌眼。 “这方铜镜是从海外流回来的,当初为了得到这方铜镜,我没少费工夫。” “这方铜镜的原持有人是我一个开外贸公司的朋友,他们在一家拍卖会上拍回来的。” “来历明确正规,真品无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