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17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来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1一、情况分析 一(1)班有学生47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 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 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 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 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 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 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 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 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安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观察物体、认识图形、认识100以内的数、找规律、认识人民币、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统计。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3一、 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这些内容也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回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回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编排特点 1、 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 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措施: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 2、 针对计算教学这一教学重点,教学时注意: 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培养认真、仔细地计算和及时检查的学习习惯。 3、结合本册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4、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五、本学期教改思路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尽快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开展自己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4一、情况分析: 今年教学一(7)班和一(8)班,每个班级都是60几名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