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全文免费阅读(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

分类:励志小说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1944

这洁白晶莹的大米饭根本不渐吃,眼看两釜米饭只剩一小半。

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全文免费阅读(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沈昭)

沈衡心里哀叹,给众人添好饭后立刻回了灶房,继续干饭。

干饭的同时也没忘给母亲与妹妹留一半。

半个时辰后,众人吃饱喝足,纷纷起身告辞。

沈昂将众人送出邻里才转回家中。

从两只衣袋里取出好几串铜钱交给妻子:“这是曹家返还的礼金,一共五千钱,你拿去收好。”

张山月接过钱数了数,问:“他们可曾为难你?”

沈昂冷笑一声:“为难我?我没为难他们就算好的了。”

张山月叹口气,将铜钱放进一只木箱,说:“若是循儿回来得知亲事没了,也不知会不会难过。”

“难过什么?好男儿何患无妻?”

沈昂不屑道:“那曹家不过是寻常人家,即便女郎有几分姿色,但其父利欲熏心,十足小人做派,我沈家儿郎岂能娶那种人家的女儿为妇?没得带累子孙品性。”

“说是这么说,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循儿到底与那曹家女郎相处了三年,说是青梅竹马也不为过,如今却......唉。”

张山月长叹一声,望着地上摆放的聘礼发呆。

沈昂走过去拍拍棉被:“这些就给家里几个孩子分一分吧,夜晚天寒正好用上。”

“嗯。”张山月忽然想起闺女说的话,担忧道:“夫君,这次循儿回来,你不如再去走动一下,能将其留下来当个亭卒也好,我总担心阿昭的话会应验。”

沈昂蹙眉沉思片刻,点点头:“也好,回头我去问问,若真能留下,哪怕多出点更钱也行。”

反正自家从曹家拿回五千钱礼金,再稍微凑一凑,应该够了。

第二十七章 :砌个大灶

灶房内,沈昭正在清理碗筷黄盆,就听二兄低声咕哝:“吃的真干净啊,都不用洗了吧?”

沈昭看一眼盛菜的两只黄盆,里头连汤汁都没剩几滴,只余一些零散的鸡骨头。

几位老人家的牙口真好,老母鸡肉都没怎么煮烂,硬是给啃的一干二净。

“二兄,你去找点细草回来,阿娘说要重新砌灶,得用细草和泥才行。”砌灶的泥坯里必须拌上那种有纤维的草,寻常树叶与茭草叶都不管用,否则灶膛会开裂。

沈昭边清洗锅碗边说:“等做好新灶台,咱们就可以做豆腐了。”

沈衡一听做豆腐,立刻点头:“那好,我去堂哥家看看有没有细草。”

说着出了门,直奔堂哥家而去。

沈昭清理好灶房,老爹已经领着两名亭卒回亭驿了。

他临走前还请来两位邻里老者,给自家重新砌灶台。

沈昭瞅准机会,让二兄带着几个小伙伴运来很多黏土堆放在院子外。

她要试着砌一个在小铜镜中看到的那种火炕。

为此,她与阿娘包了一下午的韭菜饼,用来招待二兄的小伙伴与两位邻里老者。

沈昭学着铜镜内的做法,将面团擀成一个个薄皮,包上切碎的韭菜馅,捏成大饺子模样。

之后放进铁锅内用小火慢炕。

等第一锅熟了,沈昭递一块给母亲:“娘,你尝尝看可行?”

张山月接过韭菜饺子,咬一口:“嗯嗯,这样做出来的饼果然比蒸的好吃。”

沈昭也拿起一块咬下去,滚烫的韭菜冒着热气,差点将她舌头烫到。

吹吹气继续吃,鲜香味道溢满口腔。

这样做果然是对的,比蒸煮更省柴禾。

“我拿几块给阿翁他们尝尝。”沈昭拿陶碗捡了一块,端去给两位和泥做泥坯的老者品尝。

两位老者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已经满头白发,还穿着单薄破烂的夹衣。

沈昭将几个韭菜饺子递过去:“阿翁先歇息片刻,吃几个饺子垫一垫吧。”

老翁也没客气,将满是泥巴的手在裤子上擦擦,接过陶碗,两人就地跪坐下,慢慢拿起饺子进食。

他们两家不似沈家这般有个吃公粮的人,仅靠种地为生的戍民都很贫苦,很少吃到如此精细的食物。

可即便觉着很好吃,两人也不会大惊小怪,而是守着礼仪不与未婚小娘子多话。

沈昭又给他们端来热茶,放在搬过来的小几上,这才回去继续炕饼。

这时,沈衡带着几个同邻发小推泥回来,一眼瞧见阿翁吃的大饺子,立刻飞跑进灶房:“阿昭!韭菜饼好了没?”

沈昭用筷子夹起一块炕熟的饺子放在箅子上,点头应答:“好了,刚熟一锅。”

沈衡呲牙笑开,拿起一块左手倒右手两遍,一口咬下。

被烫得嘶嘶哈哈也不舍得松嘴,很快一个饺子下肚。

张山月瞪了儿子一眼:“别光顾自己吃,拿些出去给阿豕几个尝尝。”

沈衡答应一声,直接将箅子端去灶房外。

“来来来!尝尝我妹妹做的大面饵!”他招呼几个小伙伴过来。

几少年扭扭捏捏走来,各自拿了一块。

阿豕还多拿两块送去给外面的老者:“阿翁,你们也吃。”

“咱们吃好了,你自己吃吧。”老者摆摆手,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泥土,继续用赤脚去踩踏泥堆。

要想做出结实耐用的泥坯,必须将泥草充分融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在泥浆里掺上牛粪,这样做出来的泥坯才更密实。

两天后,数百块泥坯终于做好,沈昭拿出一块木片给两位老者看:“阿翁就照着我画的样式砌灶,要大小两个灶口,中间位置再砌个汤罐口,无论哪边灶膛烧火,都能烧到中间罐子。”

老者凑过去一瞧,只见宽宽的木片上用黑炭画了一幅土灶图,连尺寸大小都标注好。

二人都会点泥水匠的活儿,看过之后也明白其中意思。

但明白归明白,有疑问还得提出来:“这灶眼会不会太大?”往常帮人家砌灶,都是那种小小的灶眼,够放下一只煮饭的陶釜就行,可眼下这幅图片里的灶眼就有点奇怪了。

“不大,咱家要用大锅,必须这么大灶眼才行。”沈昭指指灶房中间的大铁锅:“用的就是这个锅。”

老者恍然,也不再多话,拿着木片对照着图形开始砌灶。

沈昭一直在旁观看,不时递一块泥坯。

不消一天功夫,一个大灶砌好,内外也都抹上黄泥,就连烟囱上也抹了好几遍。

期间,沈昭又买回一口小点的锅,与先前那个一并安放在灶眼上。

看着老者给锅沿下抹上黄泥,灶台上也抹匀,心中暗暗记下这些顺序。

她知道,看似简单的手艺,做起来却不容易。

回头自己就用这法子给屋里砌个土炕,顺带再砌个火炉子。

到了冬季,自己就与阿娘睡在厢房火炕上,反正老爹好几天才回来一次,暂时不用两个炕。

对了,二兄与长兄那屋也得砌一个,不过这样一来就有点费柴禾。

又过了一天,灶台终于晾干,可以在里面烧火了。

午后,沈昭特意煮了一大锅米饭,又从小铜镜里购买一些菜肴出来,在小铁锅内煮上一大锅白菜萝卜豆腐炖粉条。

正好沈昂也从亭驿回来,还牵回一匹骆驼,骆驼背上挂着两个鼓囊囊的大包袱。

一路上不停有乡邻询问:“沈郎君这是带什么回来了?这样两大包?”

沈昂笑呵呵道:“遇到西域客商,买了些点稀奇货物。”

“呦,什么货物啊?能给咱瞧瞧么?”有人笑问。

相关Tags:小伙伴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励志小说请访问文果奇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