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我是农科院张长林,现在有一片试验田作物需要战略级规格保护,麻烦以最快速度动员……” 这串电话,打给的既不是市里,也不是省里。 而是国内顶级科学家都会接触的一个隐秘国安部门,对于真正有战略价值的科学家,国安部门会配备安全员进行全时间段的保护,除此之外,还有特殊医疗,通讯,出行专机等安排,以保证这批足以影响未来国家战略发展的技术人才,受到侵害和意外。 而这片海水稻田,在张长林看来,已经到了足以动用最高级别安全的范围了! 哪怕是拿十亩地,百亩地的黄金来换,都无法衡量其价值!! ……* 第63章 “领导,茶都砌好了。” “您要的相关材料都已准备完毕。” 市领导办公室。 刘秘书端着茶,表情严阵以待。 里边传来一个声音。 “进。” 听到声音。 刘秘书赶忙进屋。 姿势很端正,且目不斜视。 办公室里。 冯立新半边身子正襟危坐,因为在他的对面,还坐着两人。 冯立新还没开口,就感觉嗓子一阵干燥。 他没有想到。 省领导班子前脚刚走,内阁院的领导后脚就来了! 而且。 这次来的还不是一般的领导。 尤其是坐在首位的这名中年人,名为霍江,目前担任内阁院书记,全国工农部的一把手的存在。 “这就是黄金榴莲?据说是一个年轻小伙子种出来的??” 面对眼前这位老总目光的提问。 冯立新立即介绍道:“是,报告老总,这种黄金榴莲是一个名叫许鑫的年轻人在我们海南本地研究种植出来的,经过农科院的严密检查和抽样试吃,是没有半分弄虚作假的优质水果,产量和质量足以打破当前榴莲市场被进口垄断的现象……” “在发展方面,我们也是严格按照中央的方针和指示,大力孤立和扶持本地的农作物,推动国产榴莲gdp发展……” 正当冯立新持续介绍之时。 “好了。” 霍老总抬手打断:“你说的这些基本情况,我们都了解。” “国产榴莲能崛起,是件好事。” “我比较关注的是确立国产榴莲明年总产量,还有用地面积……” 冯立新有点激动,接话道:“老总,预计明年本土榴莲面积产量和gpd最少翻上一番……而且,我们非常有信心将进口榴莲的市场进一步蚕食,把价格彻底打下来!!” 这话一出。 冯立新本以为起码会让老总露出那种满意的表情。 但没想到。 对方在听到这话后,却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我的意思是,你们得控制榴莲的种地面积,和将后的总产量了,起码不能把进口榴莲打得没销路。” 霍老总摇摇头。 啊?? 控制国产榴莲的种地面积??? 冯立新傻眼。 他没想到。 老总在听了他一顿喜讯汇报之后,下达的指示居然是这个。 按照海南这边的规划,现在的榴莲种植基地只是铺设阶段。 等到了明年了。 很多土地划分出来,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大规模种植黄金榴莲。 第64章 再加上黄金榴莲本身变态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说是把榴莲这个水果干成廉价西瓜一样价格也不为过。 到时那个场景,想想都令人感到可怕。 所以说把进口榴莲市场彻底干崩这话,绝对不是虚言。 “你们有没有想过,进口榴莲市场要是崩了,东南亚产榴莲的那几国,就要有大范围的人失业了,大片的榴莲种植地也将荒废掉……” 冯立新愣住了。 霍老总又接着道:“贸易关系出现大落差,东南亚这些国家又跑去种稻田,难道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历史上有个很出名的战略误国术,名为“种桑误国”。 指的是通过经济手段诱导竞争对手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植桑树、发展丝织业,最终导致敌国因粮食短缺而陷入困境。 这样比喻略微有点夸张,但意思就是那么一个意思。 之前东南亚这几个国家,和龙国的关系并不是那么融洽。 可随着龙国的消费者,极其热爱榴莲,以及大量的购入榴莲,产生了极大的利润空间。 使得这些东南亚农民疯狂的开始种植榴莲,把原本的稻田和粮田都纷纷改造,粮食生产的比例直线下滑。 当今的局势。 打仗除了科技含量,打得就是粮食产量! 一个没有粮食自主权的国家,可以说是不具备打仗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内粮食用地一直是一条红线。 “老总,那依您的意思,咱们这榴莲的产量,还得控制控制……”冯立新吞了下口水。 这逻辑,他懂。 但因为自己太强,还得强行限制自己的感觉,也挺操丹的。 明明有大搞发展的机会,却没办法一展手脚。 唉…… 这也太难受了吧!! “不止是产量,用地方面能紧缩就紧缩,咱们现在的粮食产量,虽说还算富裕……但要真正碰到用的时候,也不一定啊。” 霍老总手指敲了敲,又问道: “粮食产量最好是能在富足点,对了……有关盐碱地开发项目,进行的怎么样了?” 冯立新内心一跳。 没想到老总关心的问题,居然还是在粮食产量这一块! 但仔细想想。 老总们这个级别,所操心的不单单是经济,运筹之间更多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方针博弈。 当今天下看似太平,也是建立在强大实力基础上的。 要是战略都失败了,那经济再发达也是一碰就垮。 ……* 第65章 海南大片沿海地区,有两三百万亩的滩涂盐碱地。 若是能全部得到利用。 立刻便能化身东三省那样,供给全国粮食产量的“国之粮仓”。 届时。 才是真正的龙出浅水,任展拳脚。 提到“盐碱地”这问题,冯立新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这段时间,他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国产榴莲基地的扶持上。 盐碱地改造和海水稻这一块,虽然也下了一些心思,但终归没什么亮眼的地方。 霍老总表情平淡。 静静听着。 等到听完之后,虽然面上没什么表情。 但心里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海南榴莲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但盐碱水稻这一块,却几乎没什么进步。 “唉,袁老那批国之栋梁过世之后,也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这样的人才……” 霍江这句话只在内心感叹。 时代塑英杰。 同时。 也可以说英杰引领时代。 当初要不是这么一批天才先辈在粮食领域做出重大突破,国内现今的粮食储备也不可能这么充裕。 可这些人的离开,也让国家粮种技术发展陷入了短暂的停滞。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啊。 那些国之栋梁的年迈离世。 作为领导人可比谁都痛心疾首!! 毕竟。 粮食对一个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