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手抄报大赛一等奖(精选8张)

分类:手抄报来源:文果奇书网阅读:963

五四青年节手抄报大赛一等奖(精选8张)

  现如今,说到手抄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报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手抄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四青年节手抄报大赛一等奖(精选8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四青年节手抄报大赛一等奖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与来历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般地开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的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或。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这一规定。

  五四青年节的意义

  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上作出了充分的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这场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五四青年节征文

  回望五四,认识五四,现在是我们学习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真正价值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这个时代,弄清楚青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够真正地报效国家,推动国家发展。

  五四将至,关于五四,很长一段时间,记忆里面似乎只剩下了穿着学生装特别是那些蓝衣黑裙短发的女大学生,走在街头,不畏强暴,高呼口号的情景。而对于五四运动精神的含义,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了解得就更少了。直到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五四的书、评论,接触了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的作品,我才对这场影响了中国命运的运动,有了稍微深入一点的了解。

  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关心政治、反思传统的一个起点,也是爱国青年追求民主、争取自由的开始。五四运动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抨击了教条主义,用怀疑精神去看待传统。青年知识分子们那些充满了活力和批判精神的论述和作品,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从闭关锁国中真正走了出来,也让马克思主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入了中国。五四对推动中国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这样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他认为要力排陈腐朽败者,只有依靠青春的力量。回看新中国的历史,正是由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才有了硕果累累的今天。

  1922年,胡适做过一次《学生与社会》的讲演,在胡适看来,在文明程度很低的国家,如像现在的中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特深,所负改良的责任也特重。这是因为学生是受过教育的人,中国现在完全受过教育的人,真不足千分之一,这千分之一受过完全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所负的改良责任岂不是比全数受过教育的国家的学生,特别重大吗?他还说,社会上的许多事,被一帮成年的或老年的人弄坏了,别的阶级又都不肯出来干涉纠正,于是这种干涉纠正的责任,遂落在一帮未成年的男女学生的肩膀上。这是变态社会里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回望五四,认识五四,现在是我们学习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真正价值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这个时代,弄清楚青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五四精神是极其丰富的,热爱国家、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权威、培养容忍不同声音的胸怀、接受外来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成果,懂得只有完善、丰富自己,让自己成才,对自己有承担,才能够有能力完善社会,才能够真正地报效国家,推动国家发展。

  当年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对学生的教诲是,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这样的理念,在那个动荡黑暗的社会下,是难以实现的,学生们面临的选择是,到底是回到学堂读书,还是走上街头,成为一个参与社会的革命家。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后,蔡元培完成了营救被捕学生的工作之后,辞职了。根据后来接任的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忆述,学生运动给这位教育家留下了一个难题,至于北京大学,他认为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作为一个教育家,蔡元培是怕学生因参与国是而影响了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个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本分。

  读书和爱国,这两件看上去并不矛盾的事情,在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是必定要产生矛盾的。但是在今天,年轻的学子们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蔡元培的教诲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已经能够成为现实。

转载文章请注明原创出处。
阅读更多手抄报请访问文果奇书网